彩票官网登录注册官网平台|app最新官网
中新网上海12月4日电 (李秋莹)近年来,随着药品审评和医保准入效率的显著提高,创新药品上市通道畅通,创新药纳入医保时间不断缩短,从2016年的3.55年缩短至2021年的1.02年。但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仍有55%的创新药未被纳入医保,创新药械产品如何真正让患者受惠?业内人士指出,从支付端形成多方共担的支付机制,有望为民众用上更优的创新医药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从临床实际应用来看,截至目前,我国上市的四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定价均达到百万元,尚未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需要患者全额自费承担。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的两款CAR-T产品适应症领域全国每年新发约1.3万病例,但截至2022年底,应用该疗法的仅500人左右。这意味着,受限于个人支付能力,大批适用该疗法的人群无法应用细胞治疗这一先进的疗法。
而在创新支付模式下,各大保险公司与第三方TPA平台、医药企业展开合作,将健康管理、用药服务链条逐渐打通。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此前表示,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产品的责任设计正不断推进保险行业与医药企业产生更多的联动。与基本医保相比,商业保险具有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和风险共摊机制等优势,也能够更好地承接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新药定价体系。
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械的纳入创新重点体现在慢病领域、肿瘤领域、罕见病领域。商业健康险依托灵活的合作方式,不断扩大保障人群和保障范围。以“平安e生保”为例,连续5年提升保障力度,并且做到创新药当年获批当年纳入保障。今年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65种药品,特药保障种类突破188种。除此之外,商业健康险还在不断升级健康管理服务,有效服务患者遵医嘱服药,长远来看为患者赢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切实提升了其健康水平。
目前中国已有100多家保险公司的2200多个产品,涵盖了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
“创新支付在基本医保以外引进了新的支付源泉,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现阶段各个地方、各个模式的探索不尽相同,模式是否符合行业的规律?是否能真正起到保障作用?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指出,在产品设计时,保险公司、医药企业、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网络系统各方应联动参与,做到多元协商,确保各方利益的对等,尽可能地开发出更符合社会实际的多层次精细化管理产品。
创新支付也离不开政策的指引,7月31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九个方面28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合作,探索引入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覆盖新药、好药和优质医疗服务等多条举措。
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看来,随着我国商业健康险产品形态的创新、先进药械责任的迭代,对创新药的支付水平有显著提升。实践中需要证据指标、数据系统等一些前置条件,更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还需要更灵活、广阔的空间,最终落实到患者可及这一根本上。(完) 【编辑:曹子健】
中新社酒泉12月4日电 (马帅莎 张未)埃及二号卫星12月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中埃航天合作的重要成果,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对中国未来的航天国际合作有何启示?它将如何更好地助力中国航天“走出去”?
据了解,此次发射的埃及二号卫星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可获取2米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能够为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农作物监测、尼罗河洪水监测、新开罗等“沙漠新城”的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副主任高绿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在多方面做出了新尝试,包括建立联合团队开展联合设计与研制、促进中国航天标准“走出去”、采用新的卫星工程管理模式等。“埃及是阿拉伯、非洲大国,此番中埃两国开展航天合作,是中阿、中非开展航天合作的典范,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过去,中国航天也曾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过卫星研发和发射服务,如“老挝一号”通信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等,在当地通信、农业、文化、环保、气象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发射的埃及二号卫星则进一步拓展了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有评论指出,中国航天不仅“交钥匙”,而且“带徒弟”,为埃方培养本土航天人才,推动技术转让,建设当地航天器研制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中国航天技术、航天标准“走出去”。
“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埃两国组建了联合团队,埃及航天工程师深度参与卫星的设计、研制、测试的全过程。”高绿化说,中方在合作中更加注重帮助合作方提升航天领域“软实力”。
据了解,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埃及成为非洲第一个具备完整卫星研制及总装测试能力的国家,并将牵引带动埃及航天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促进埃及当地的卫星自主研制、自主总装集成测试、地面测运控、数据处理与共享,推动行业应用发展。
谈及中方为何在合作中重视航天技术转让,高绿化表示,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世界各国都享有的平等权利,这也是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基本理念。中国始终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既注重‘授人以鱼’,更注重‘授人以渔’,中国航天愿继续与各国共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首次将初样、正样整星级产品运至境外,首次在境外完成全流程整星级的卫星试验,并在国外完成初样星交付。其间,中埃双方为了更顺利地开展联合研制,决定使用中国航天标准,以统一的思维模式、数据指标、管理要求开展工作。
事实上,“使用中国航天标准”并非埃方的最初选择。记者了解到,在签署合同时,中埃双方曾就卫星研制过程采用哪种航天标准展开过讨论。埃方大部分设计师曾经留学欧美,接触更多的是西方的航天标准。在讨论中,中方设计师向埃方展示了中国航天标准的内容和规范要求,也展示了中国航天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通过多次探讨交流,双方最终统一了联合研制的标准,即使用中国航天标准。
专家指出,这不仅为埃方后续独立发展航天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对未来中国宇航产品出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卫星入轨后,将由埃方独立测运控。高绿化称,后续,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将继续做好卫星在轨测试与交付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为项目明年的成功交付提供管理保障。
他还指出,今后,中国愿同埃及共同努力,探索两国卫星遥感数据共享交换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拓展两国航天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完) 【编辑:邵婉云】